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 
大众与小鹏合作:既是双向奔赴,也是各取所需
来源: 爱卡汽车网      时间:2023-07-28 18:36:52

近日,业内传来重磅消息,大众汽车品牌(简称:大众)与小鹏汽车达成了技术框架协议,并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15美元的架构收购了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的观察员席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双方的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初期,双方将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化车型,这两款车型将专属于中国市场,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

除了这项合作之外,奥迪也与上汽集团签署了战略备忘录。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共同开发的电动车将配备最先进的软硬件。

在这项合作正式达成之前,业内曾热传“奥迪正在考虑向从中国品牌手中购买电动汽车平台”,彼时业内有声音猜测,这家中国品牌极有可能是智己汽车。结合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在社交平台上的最新发文动态——“期待”二字来看,这一猜测基本已经变成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此次官宣的两项合作协议,虽然双方都未曾透露更多的战略合作细节,但一石激起千层浪。战略协议公布当日,美股早盘交易,小鹏汽车股价一路飙涨40%,收盘涨幅26.7%。而除了小鹏汽车之外,多支小鹏汽车概念股也纷纷大涨。

而在股价集体飙升的背后,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大众、奥迪放下身段与中国汽车品牌战略合作,用钱换中国品牌的技术,本质上是中国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的一场胜利。

根据目前行业曝光的信息,大众与小鹏的初期合作,小鹏汽车将作为核心技术供给方,发挥小鹏汽车在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智驾软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简单点来说,小鹏汽车将主要围绕自动驾驶的技术底层展开工作,而大众则主要负责车体和车型的内外饰设计。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在燃油车时代,中方与外方的合资关系,便是由外方提供核心技术,中方则主要负责生产制造和销售。基于这一关系的转变不难发现的是,大众与小鹏的战略合作,似乎建立了一种很新的“合资合作关系”。

不过,根据双方的战略合作明确表示,大众与小鹏,奥迪与上汽的两项协议,均设想“在未来联合开发用于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ICV)的全新本土化平台”基础上。这也就是说,目前两项协议合作双方,是否能将目前的战略规划走进现实,仍然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诚然,就大众和小鹏汽车的合作而言,根据合作内容,双方联合打造的车型将在2026年进入市场。这也就意味着,在这将近3年的“空窗期”内,为了顺利推进这项保密了8个月的战略合作,大众与小鹏还将解决更多技术合作之外的现实性难题。

比如:一家是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所向披靡的汽车大企,而另一家则是从新能源时代起源的新势力,在技术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将如何磨合?战略合作双方又该如何在保证顺利展开合作的同时,做好自身产品的区隔?除了围绕共同造车,双方是否还会共同合力开发新的平台?大众到最后到底会不会失去“灵魂”?小鹏又该如何保持自己的技术差异化特色?

从大众入股小鹏汽车这一举动来看,可以猜测:大众与小鹏汽车的战略合作绝非只是着眼于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那么长期来看,伴随着大众与小鹏合作的持续深入,大众后续是否还会考虑提升在小鹏汽车的股权占比?

毕竟,近年来,业界多位掌门人或者企业核心人物,几乎都一致地认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真正活下来的企业将不超过10家。按照这一预判来看,大众和小鹏汽车未来的合作不是没有进一步“抱团”的可能性。

要知道,虽然双方的战略合作在行业引起了较大的轰动,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双方的处境却较为复杂和艰难。站在大众汽车的视角下来看,近几年来,虽然在合资品牌中对比,大众ID.家族表现较为领先,但是和自主品牌相比,大众在电动化市场上的表现却有些差强人意。

前段时间,丰田已经曾经一口气批量公布了多个BEV新技术,并宣布次世代BEV首款产品就将计划于2026年上市,续航历程将超过1000公里。在这个关键的年份,2026年丰田还将开始普及性能电池的使用,据介绍,丰田的性能版电池不仅可以实现1000公里的续航,而且还能降低20%的成本,拥有不到20分钟的快充能力。

另外,丰田还表示将挑战在2027-2028年期间,将全固态电池投入实际应用。基于这一系列BEV技术的规划,不难发现作为大众在全球化市场中的第一竞争对手,丰田围绕电动化的技术布局已经开始加速。对于大众和丰田而言,未来三年,或将是双方在电动化领域从布局走向规模化的最后三年。

如果大众无法在这三年拉开差异,那么大众很有可能将花上更多倍的时间,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才有机会在大势所趋的新能源赛道上,重塑像燃油车时代那样的霸主地位。

所以,对于大众而言,和小鹏汽车的合作至关重要。并且,在与小鹏汽车合作之前,大众围绕智能化领域以及软件平台,也已经做足了功课,并做好了一定的准备,此前,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软件公司,就已经与地平线成立了合资公司,主要围绕面向中国市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以及自动驾驶系统开发。

此外,除了与地平线合作之外,大众也在全力地推动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的发展。此前,大众汽车软件公司CARIAD中国团队的开发人员就已经超过了800人。

大众对于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的重视程度,以及打造差异化的智能驾驶能力的急切,或许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深。这便不难解释为什么大众最后选择了小鹏,而非国内新能源车企趋之若鹜的华为。

当然,站在小鹏汽车的视角下来看,虽然大众汽车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不及燃油车市场那般顺利,但是大众的品牌光环,对于一个成立还不到10年的新势力车企来说,仍然算是一条“捷径”。更何况,如今的小鹏汽车不仅品牌资历不足,而且相比于理想而言,小鹏汽车的销量表现以及盈利能力,均有所掉队。

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时的小鹏也亟需借用外力,来加速缩小市场差距。所以,从双方目前的处境来看,大众与小鹏既是双向奔赴,也是各取所需。伴随着双方真正做到1+1>2,双方的战略合作或许还会进一步深入。

但在此之前,还有很多的现实难题也需要双方逐步去解决。至于,最后双方到底能否真正实现1+1>2,我们也将拭目以待。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