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 
世界要闻:长城正面“硬刚”比亚迪,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来源: 搜狐汽车      时间:2023-05-27 12:46:46

5月25日,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上市发布会的当天,长城官方发布声明,称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并已于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长城汽车公开举报的行为合情、合理、合法。但长城早在一个多月以前就已经向相关部门递交了材料,却选在了竞争对手新品发布会的当天发布声明,正面硬刚比亚迪,且不说该两款车型是否存在排放物不达标的事实,单论格局,长城已经输了一城。

还是回归到本次事件的核心,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两款车型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情况。其实,常压油箱与高压油箱与安全性并没有太大关系,消费者完全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

常规燃油车油箱的供油管路中都会增加碳罐系统。碳罐通过管路连接油箱顶部,挥发的汽油蒸汽通过管道挤压到碳罐里。碳罐内部是大量活性炭,能够吸附燃油蒸汽,其他气体过滤后通过呼吸口排出到大气中,实现油箱压力的均衡,这就是所谓的常压油箱。

插混车型由于可以用纯电驱动,发动机运行时间相对较少,活性炭罐只吸附加油时产生的油气,其他工况产生的油气需存储到油箱或者排放到发动机内,碳罐的压力积少成多后,碳罐便有可能过载,从而导致蒸汽外泄,增加大气污染,长城举报比亚迪排放不达标的原因就在于此。

不过,长城送检的车辆也不够严谨。首先,送检车辆由长城购买,并非第三方抽样、保管、送检,中间不排除有“改装”的可能;其次,送检车辆并未完成3000公里磨合期,测试车辆送检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送检车辆公信力不足,也是此次长城备受质疑的焦点。

其实,常压油箱和高压油箱并非什么新技术,比亚迪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全产业链自研的车企,同时常压油箱和高压油箱两种技术解决方案,也都可以满足蒸发排放法规标准。

并且,比亚迪早在2020年6月18日申请了名为“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的专利。

主要是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属于车辆领域。所述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车辆处于电动模式时,根据预先建立的碳罐吸附模型确定碳罐吸附量;以及在所述碳罐吸附量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动模式切换为混合动力模式以进行碳罐脱附。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不增加零部件等硬件成本的情况下,在未启动发动机时也能够预估碳罐吸附量,并且在碳罐趋于饱和之前自动将车辆的运行模式切换为混合动力模式以实现以及时脱附碳罐,这样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碳罐过载导致的燃油蒸汽泄漏等情况的发生,保证碳罐能够长期处于有效工作状态。

比亚迪这一技术实现了PHEV在炭罐饱和前,即使EV行驶下也会通过短时启动发动机,不仅完成汽油蒸汽自由脱附,而且做到了“一静三得”。

即使长时间纯电使用工况下,发动机也会在6天左右短时间启动。得益于比亚迪优秀的NVH技术,在车内几乎感知不到发动机的启动过程,悄无声息地完成汽油蒸汽脱附。三得其实很容易理解,一方面是汽油蒸汽脱附的速度快;另一方面短时间启动发动机,可以为电池反向充电,第三是发动机启动后可以为发动机提供润滑,养护发动机,能够延长使用寿命。

车企间相互监督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最终受益的都是消费者,但是送检车辆样本以及检测方式都不够严谨的情况下,也很难得出孰对孰错的结论。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国内车企如此局面?或许离不开新能源汽车迅速扩张,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格局被打破,各大车企不仅在产品、技术、供应链、价格等方面想方设法地内卷,更是剑走偏锋,不惜用雷人金句来吸引眼球。

车企间相互监督并没有什么错,对消费者来说甚至是好事。但是,采用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最后或许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如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所说的:“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也希望国内车企将竞争的焦点回归到产品本身,深耕技术,用产品说话,用实力征服对手。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